编者按: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的灵魂。它将企业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使企业资源汇聚于同一个方向形成更高效的组织力量,从而形成企业更加恒定的经营竞争力。同时,它作为企业组织的上层建筑,以企业理念的形式,和企业行为、企业标示一起共同形成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如何正确认识它,是任何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总目录
一、企业文化的乱象
(提出问题,一家之言,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
(分析问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有些老套,笔者也觉得有点装。)
三、企业文化的外延
(继续分析问题,解决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太理论了,笔者也不喜欢这一段,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四、企业文化的辨析
(列举分析,解决企业文化“不是什么”的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看。)
五、我们美景公司对企业文化的实践(美景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思考问题是人类的天性,面对当今社会各种让人发笑的现象,让人深思。
一、企业文化的乱象(提出问题。一家之言,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在当今中国企业界,企业文化越来越被企业家所重视。尤其是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当它们越过了基本生存,开启新的里程时,曾经被小企业创业者视为假大空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企业治理的一个根本问题摆在了各色企业家面前而不得不直面它了。
但很多迷茫者疯狂翻阅各色畅销书,听各色大喷讲座,甚至加入到佛法参禅之后,却越发迷茫而不知所措了——
狼文化,孝文化,家文化,舍得文化……各色类型不胜枚举,令人眼花缭乱,却倍感无所适从!
有的拿来就用,本该整理企业当家人自己的思维为主,却带着公司干部到处参加各种培训班甚至是封闭培训,灌输一堆“别人的”新理念,病急乱投医!
有的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比如一个设计创意公司,本该讲个性自由发挥,却天天讲“致加西亚的信”这种服从执行文化,牛头不对马嘴。
有的把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好词好句挂在墙上,一挂了之,更糟糕的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词句它还经常被换。当然,还有常见的企业家办公桌背后有一个大大的书柜,中空处挂一副来路不明的当地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写的“厚德载物“,同时旁边却摆满了《厚黑学》!
有的企业企业已经进入中等规模,却被一堆靠机会生存的小企业朋友告诫:企业文化?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浪费钱和精力,又不挣钱,危险!就像小马过河中的小马听到松鼠的告诫。
还有的企业,居然发动全体员工读起了四书五经!让我想到了刻舟求剑。
……
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类别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比如“狼性文化”。有专门的书和人阐述了丰富的“狼性文化”,在此不必赘述。虽然,强调野性拼搏的竞争意识,突出团体协作和纪律遵守,对企业而言自然有其可取之处。我不能说所有企业都不应该学习狼性文化,对某一些类型的企业来说确实行之有效,也是适合的。但我就一直不明白,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为什么一个由人组成的企业,要树立一个畜生文化?尤其是“狼性文化”非常讲求“野、残、贪、暴”。而且,“狼性”的本质是蔑视人性的。虽然,此种精神用于对外竞争或许能获得超能力的加持。但人性缺失的竞争文化,又如何化解由此剧增的内部刚性摩擦?难道你真的是高手,能做到内柔外刚?你就不怕人格分裂?
比如“孝道文化”。有些公司动不动就搞什么“孝心”文化,当众给妈妈洗脚这种企业文化活动。自然,我们认为孝道是好的,是人性的,是我们所不能轻易去驳斥的。但它是否更应该是居家文化、社区文化,而不应该主要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同时,孝道往往与忠君思想连在一起,甚至也与感恩回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让员工忠心于企业、感恩企业,而大加引用、加以植入、乐此不疲,说是弘扬传统文化,其实难道不是夹塞私货,目的不纯吗?忠孝文化是好的,但忠孝文化是不是只应该止步于家庭?现代企业本是一个经济组织,讲究的是平等与契约,要说企业也要有忠孝文化的话,也只限于忠于契约和法律,忠于职业道德,为何要夹带忠君的私货?而且,从结果上讲,要在现代企业去建立所谓的忠君思想,那就意味着你跟员工玩虚伪的假大空,员工一定回报给你“相互骗”的企业氛围。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在企业玩忠孝文化的企业氛围一定是比较“虚伪的”。
比如“家文化”。其实说来,家文化,也没什么不对,忙碌的现代人,尤其是在中国企业里,在多年国营企业思维影响下,家即社会,办公室基本成为了第二个家,朝夕相处的时间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而且同事们在一起相处几年下来有了一定情感,单位生活占据了生活大部分时间,难免产生了相互依存的一种类家庭关系,产生一种家的感觉,企业主也由此有了家长的感觉,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有一种无限责任关系,而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有限责任关系;现实的矛盾是在“过分强调家文化的企业里,企业往往是不能承担员工越来越多的责任期待的,员工也不应该承担超出职业之外的过多责任的”。我们认同的“家文化”是一种尊重人性的管理思想,而不是一种作秀的方式,企业主更不能真把自己当成了员工的家长。
比如“宗教文化”,中国企业又常常玩的宗教文化是佛教,有的甚至在企业内部设置一个佛堂,每天檀香萦绕,甚至还不时播放《大悲咒》,这更是奇葩,你一家以盈利为原始目的的组织,天天嘴上“断、舍、离”不离口,动不动就讲“放下”,难道不怕得精神分裂吗? 往深了想,可能你只是希望别人都断舍离,然后你自己全部贪嗔痴吧。
……
各种文化现象乱象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文化植入、文化建设,很多把原本还算质朴而有序的公司氛围搞得乱糟糟的,缘木求鱼,成功者也自然寥寥了。
对问题的分析决定了解决方案,“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这就是分析问题出了问题。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分析问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有些老套,笔者也觉得有点装。)
(一)定义:
1、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遵循的价值体系。
2、企业的文化,从语文拆字来看,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文化”。就两者关系而言,企业是基础,文化是之上的意识形态。先“企业”,后“文化”,任何时候不能本末倒置。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文化就得是企业的文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组织的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企业之上的,不能离开企业的经营基础空谈企业文化。还有一个语文的方法去理解它,文的反义词是什么?武!放在企业里的武是什么意思?就是讲蛮力,讲有钱就是爷。化的反义词呢?是不化,有文但却没有变化,那就是墙上挂一套,做又是另一套。
3、它是企业组织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不是企业形而下的经营模式,也不是其组织形式。
4、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体,客观讲是为了利益而来,它的本质是为了聚集经济资源,为客户创
造价值,获得客户的金钱认可从而实现盈利的组织。由此认识企业文化,它是为了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管理手段之前的一套价值选择。反过来它促进经营的改善,是指导经营建设和制度分配的一种企业意识形态体系。
(二)三个层次的内涵:
1、核心价值观:大道至简,核心价值就是企业的大道,也就是大的是非观;它务必简单明了,
务必直指核心;
1)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2)企业与社会各关系人之间的核心价值选择。
2、基本价值观:小道明了,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与约束下的日常思维,日常行为选择标准,它也必须是非清楚而不含糊;明了,在于易于执行。
1)经营哲学,如何对待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价值观体系;
2)管理思想,如何管理内部成员思想体系;
3、外化“3I”:
1)企业理念:MI;
2)企业行为:BI;
3)企业标示:VI。
三、企业文化的外延:(继续分析问题,解决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太理论了,笔者也不喜欢这一段,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一)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放在企业来看,企业的生产力就是经营力,就是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生产关系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去组织队伍,也是达成经营目标的组织手段;企业的上层建筑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二)三者的属性:
经营、管理、文化都是企业治理命题中的一个系统存在;三者共生共存、相互作用,所以孤立的谈文化是没有意义的。经营是对外的,对象是市场,市场是变化的;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经营的行为必须是不停变化的,必须是快速变化的,是必须保持极强的“活跃性”,所以方法是创新;管理是对内的,对象是组织,组织是渐变的,是“半惰性的”,所以方法是创制;而文化是组织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形成的过程是慢的,是极具“惰性的”,所以文化建设的方法就是“浸润”,它无法直接通过强力的行动去建立,而必须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传承。
(三)文化的反作用力:
文化指导管理,管理推动经营,经营反过来实践文化。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经营服务,经营是根本,没有经营就不需要组织与管理,没有企业经营这个目的,要企业文化何用?但,如果没有文化引领的组织,它的管理又去哪路找得到原则和方法?又进而去哪里找到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精神力量?难道有奶就是娘,只要有钱赚就行?
(四)三者的权重:
我的判断: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简要一般比例6:3:1或者5:3:2;也就是这三者在企业建设中的权重比例,它是时间、精力、财力等企业资源分配的权重比例。由此来说,文化只占10%,最多20%。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者的时间、精力、财力等企业资源比例分配到企业文化的比例应当是小的,是不能过重的。同时,也要因应自身规模、发展阶段适当调整合适的比例。当然,这个权重比例的划分,是为了说明问题,一定不要形而下去理解这个比例。
以历史上王朝为例,秦皇汉武,对外以武功征战平定天下,名垂青史;但一个二世而亡,一个老来给自己下罪己诏,国家资源集中于“武功”太过了;明朝对内严刑峻法,明太祖时期贪污60两就抽筋剥皮,到了中后期东厂治国,暗无天日,对内管制过度;北宋徽宗,是一个书画家,他创造了“瘦金体”遗留给后人很多花鸟画;南宋,遗臭万年的秦桧,书法了得,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宋体”字,就是这个坏蛋创立的;北宋南宋文化至此,武功全废,亡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三个例子,概括起来讲,秦皇汉武,经营过度;明朝管理过度,南北宋,文化过度。过犹不及,后人要深思。
(五)文化的惰性:
是不是企业文化占比小,就不重要甚至可以干脆不做它呢?也显然不是的。为什么?因为,文化是企业治理三个核心命题中“最具惰性”的命题。也就是说,建立起一套文化体系是非常慢的,要修正一套文化体系也同样是非常慢的。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天长日久的去“养”,而非“做”;或者说,要持续地去做才能养得成。举例来说,假如文化建设权重比例是20%,那就要5年的持续才能接近达成目标;如果比例是10%,那就要花10年持续才基本可能养成。文化建设,贵在坚持,重在持续不断。
(六)三者不能错位:
对企业而言,用管理的方法去回答经营问题是错位的。同样,用文化的逻辑去阐述经营也是错位的。三者的关系根本没搞清楚,甚至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即使决策者对待企业文化建设态度再认真、再严肃,结果只能是做的越狠死的越快,如同南辕北辙。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服务于经营,实践于管理。对内,体现在制度与行为,从而指导组织管理,因而向内延展成为制度文化,此为企业文化的对内引力,也体现在文化对内的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是由内而外的美,体现在对外影响与传播的扩张力。
四、企业文化的辨析(列举分析,解决企业文化“不是什么”的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看。)
(一)企业文化是因应而非先验的。
这主要强调两层意思,一是文化和经营管理的关系,二是对于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先谈第一点,什么是因应?顺应变化。什么是先验?先于经验的主观认识。我认为企业文化是被动的,应该是顺应经营这个目的的,是一个组织顺应经营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价值精神体系,而不是一种预先存在的理念,一种所谓标准,所谓正确的先念。所以,很多公司对自己的行业特征不加分析,就胡乱摘抄一些“美词美句”挂在墙上,那就犯了先念主义错误。
(二)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企业文化中的“文”,就是把做企业的一些想法定型与明确;而“化”,就是前进的方向,也就意味着几乎是永不停步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表达的方向,既是企业建设的方向,也是文化导向力的体现。
(三)企业文化是道,也是路。
它首先表现为企业治理之道,或大道,或小道,但都首先是道。不是一时的机会主义,一事的好坏选择。但同时,文化也是实践:它需要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且共同遵循,而不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企业文化,不是空空的禅机,也不是一时胜负之术的方法。道为方向,路为实践,企业文化就是在道的指导下的实践。
(四)企业文化是个性而非笼统的: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如果黑社会也算企业的话,他们为什么都以崇拜关二哥为“企业”文化?为什么要讲义气呢?因为,他们干的不是正当生意,都是见不得光的,不可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只有通过内部强调义气来获得相互的安全感。因此,黑社会不可能祭出佛教文化或者别的什么文化来指引内部成员的行为。又比如政党以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来约束成员;还比如公益组织强调奉献和利他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组织的外在的文化表现,它是极具个性的。
(五)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而不是其它组织的文化。
它不是政党文化,它没有明显的阶级立场,不是为谋取政权而来。也不是宗教文化,没有太鲜明的道德倾向,不是为普度众生而来。它是理想化的吗?不是。因为从资本的角度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因而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是高尚的吗?也不是,它是社会经济体,它自然是现实的。
(六)为了彰显企业文化,就要搞慈善回报社会?
有的企业自身经营一般般,甚至有的企业经营一塌糊涂,却大搞慈善捐助,以此宣扬企业责任,标榜企业文化,却忘记了企业的天职:创造价值换取客户金钱的认可。我认为,把客户的事搞好,让客户满意,就是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其次,是让员工增值;再次是让给予你资源的合作伙伴有所收获;在这个基础上再谈企业以外的社会责任。对客户你给人家烂东西,你跟人家谈什么企业价值?!同时,自我牺牲式奉献也是不妥的,因为那么多员工跟着你,合作伙伴把资源品牌给了你,你弄来亏损了,哪里履行了什么社会责任呢?用牺牲企业利益去博名声,其实是文化实践上的骗子。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合作伙伴满意,企业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去实现社会责任。然后,才去做企业直接责任之外的慈善也不迟。
(七)它应该是实践而非说教的。
好的企业文化是可为的,而不是等来的。但,企业文化不是说着玩的,是言行一致,言传身教的。你一个企业“共赢”思想天天唱,结果老板富了,员工没钱挣,客户搞的一塌糊涂,供应商怨声载道,这样的文化有什么实践意义呢?企业文化应该是源于企业经营,可以为企业管理所实践的,而不是正确的说教。
(八)企业文化活动,效果是需要用绩效来检验的。
企业文化,不是只要做了一些活动就行,效果不问。既然是可为的, 那么理所当然,企业文化也就需要用绩效来检验。很多人认为文化活动做了无数,至于有没有效果就不可知了。比如团拜会,很多公司在搞,大家一起吃吃喝喝,但是完了之后呢?有没有勾起过去一年的回忆,有没有打动人,有没有让人体会温情,是否让人感觉快乐。如果没有,就是失败的。好的企业文化是需要,而且必须用绩效来检验的。
(九)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现实选择,而不是道德选择。
也就是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以这么做,不可那么做,是为经营的目的去设计、去建设。当然,企业文化应当是符合一般道德要求的而不能背离社会道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道德”,最底线的是盗亦有道。
(十)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
诚然,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关联极深,尤其是与创始人关联极深,但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老板文化是个人文化,是个人的文化修为和文化倾向,可以随自己喜好而定;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集体文化,是企业文化氛围和价值选择,是因应企业目的地而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从老板文化出发这不会错,但不能只凭老板喜好随意建立一套所谓的文化体系,更不是老板显摆逼格的地方。
(十一)企业文化不是大企业的专利。
很多创业者,认为自己的企业小,就觉得没必要搞什么企业文化,这是错误的。正因为企业小,就容易没有“企业核心文化”判断基本是非的标准,也就没了企业的压舱石,企业在若干分叉路口时特别容易迷失方向,特别容易陷入机会主义,甚至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干,那是危险的。当然,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只需要质朴的核心理念和一些基本文化活动就可以了,不必大搞大而全,那就真的是假大空了。创业中的小公司,切忌宏大叙事,高谈阔论,如同一个新生儿连生存都还是个问题,却动不动要指点“二十一世纪经济”一样荒谬。
(十二)企业文化是整体的,是总体引领,它无力针对个案。
有经验的企业家会发现,你费了很多心思去做了大量的文化建设工作,你重点沟通、培养的干部却还是离你而去,于是愤愤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作用产生了怀疑。那就是因为想用文化建设去解决个案,如同想用舞台幕布去改变剧中人物性格一样荒诞。
(十三)是海中航行的指南针,不是救命救急之药。
有的企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企业都问题重重,才来大谈企业文化和价值坚守。就如同很多王朝一样,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也如同一个人,平时不按照自然之道爱惜身体,重病缠身时却求神问佛,有何用?
(十四)选择大于培养。
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在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事聚在一起,然后才是通过传承、培养等方式,找到并扩大大家的交集。如果不以选择为前提,单靠文化建设无疑是对牛弹琴、缘木求鱼了。
(十五)文化建设之功在于培养而不只是培训。
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意义
五、我们美景公司对企业文化的实践(美景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一)美景公司的使命
1、我作为美景公司的股东,作为投资人的目的自然是盈利。但美景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组织,其目的与股东是不同的;作为企业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创造客户价值,以此换取客户的金钱认可。
2、我们企业的使命是创造“以技术提高舒适生活品质”的企业价值,从而去换来客户金钱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实现股东利益。
3、我们企业的愿景是成为“全国舒适家居行业领导者”。
(二)美景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
企业文化没有好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即是否顺应企业经营需要。美景公司从事的舒适家居行业的基本业务特征是:分散型、流程化的经营形态。所以,对应管理就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干部自主,员工自觉。这不是因为我个人喜好民主,而是由我们业务模式分散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分散型经营,靠制度、强调集体、强调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是无法适应经营需要的。相反,那就得特别强调个体、激发个体的奋斗意志,才是美景管理的核心命题。
(二)美景公司企业文化的三层内涵
1、核心价值观:“发展,共赢”,因应美景公司的企业目的。
1)发展与共赢
A、发展、共赢,是我们美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美景企业文化的核心。
B、发展,是我们组织成这家公司的原动力,是目标、是正道、是指引、是利己;
C、共赢,是我们公司与关系人的核心准则,是方向、是边界、是坚守、是利他;离开发展谈共赢,那是做慈善;离开共赢去发展,会害人害己;最好,大家都能赢,这是发展中的理想;至少,没有受害者,这是发展中的底线;
D、我们即要在发展中求共赢,坚守共赢准则去发展。好比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脚踩油门当然是为了前进,是为了达到目标,当然要快速,要高效;但不能只管加油脱离正道闯捷径自找死路,也不能乱打方向不踩刹车伤害路人否则自然会车毁人亡、害人害己;如同太极双鱼图,发展是白鱼,共赢是黑鱼,和谐共生缺一不可。
2)发展:
A、业务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从一单一单的业务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创“业”;
B、事业发展:在万千业务中创造不可或缺的价值,把偶然发展成必然,就成为了事业;
C、团队发展:组织起来,便有了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即可推动事业进一步发展,是业务发展的动因和结果;
D、 个人发展:业务、事业、团队的发展既是个人智慧和力量的硕果,也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和沃土。
3)共赢
A、与客户共赢:我们是要通过把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创造价值获得客户的金钱认可。如果产品次,服务差,吹得天花乱坠,靠坑蒙拐骗来盈利,即便是暴利,也是没有“发展”的。
B、与同事共赢:强调从金钱,能力,情感三方面促进个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故而,对技师我们要“技术改变命运”,对干部我们要“修学成就未来”。
C、与伙伴共赢:每个企业的发展,注定不是孤立的,一定是与前后左右的伙伴合作的结果。而与他人合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共同目标则是共赢。与伙伴共赢,在动机上可能是为了自己,结果是必须和必然有利益双方,才会不断壮大我们的自己。
D、与社会共赢: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企业作为社会的企业,其最大的责任即是让客户的付出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回报,让自己的员工收入及成长得到保证。除此以外,企业始终应与社会和谐共生,应符合人类文明的基本方向,才是企业能赢得长远最根本保证。
E、要特别说明的是,以“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不是我个人有伟大情怀的道德选择,如果说我独自抛开客户、员工、伙伴能赢,且久远地赢,那我自然会选择“独赢”。但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共赢”作为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道德词汇,而是一个现实选择。或者你甚至可以说,这很鸡贼。
2、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的16条(此处略去),它代表了美景的企业价值观,主要阐述的是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对应的维度是员工文化。主要强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自我发展,促进组织发展。
3、企业精神。
“诚实互信,光明正大,宽容活力,团结一致”。这四句话代表了我们的企业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外化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1)诚实互信
诚实互信于同事,是我们事业的需要,诚实互信于客户,是我们事业的依归,诚实互信于伙伴,是我们的胸怀。
2)光明正大
而光明正大是我们精神的先基,抛开它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多好都毫无意义。
3)宽容活力
同时我们应该以宽容的胸襟容纳多元未来的精神,先求同而后求异,用良好的,宽厚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我们和他们的不足。
4)团结一致
同时要团结一致,才能有力量去发展我们的事业,以团体的团结赢得个体的胜利。
总之,这就是我们美景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三者依次递进的包涵关系,构成了美景企业文化的整体性。
(三)美景公司的企业文化外化的“3I”:
1、企业理念:MI
1)经营方针:
A、精品:在追求数量的世界里,我们从来主张精品化的生活质量。
B、个性:在千篇一侓的世界里,我们主张“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生活理念。
相关推荐
美景动态 更多>